他像一座高山,越远越清晰

未知   发布时间:2010-08-08 来源:美术报

    吴冠中先生离开了我们。

  吴先生去世的消息,让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下来,他的音容笑貌、与上海美术馆同仁们的接触,似乎就在昨天。吴先生的去世,也把我的记忆牵回到了与他交往的日子里。

  在美术界,著名艺术家如何处理自己的作品,历来是十分敏感的话题,其中颇多佳话,但也不乏恼人的纠纷。麻烦较多的是艺术家的配偶、子女对其作品和财产分配的不同意见,所引发种种争议。

  吴先生前后把自己毕生创作的87件艺术精品捐赠给上海美术馆,这是捐赠一大笔不可估价的文化财富,也是捐赠一大笔可以估价的物质财富。许多人除了赞赏吴冠中先生的义举外,还是对吴先生家属的态度充满了揣度。应该说吴冠中先生捐赠的实现,除了老人家坚定的意愿外,还与吴老家人的支持和配合分不开。与吴先生子女的接触都让我感到温暖,子女的支持,对高龄的吴先生而言,确实省了很多心。我十分尊敬吴可雨先生,他分两次将吴老的36件彩墨画和30件油画送到上海美术馆。他是来送宝的,但他从来没有以给予者自居,他没向我们提过任何要求,处处都考虑不要给我们添麻烦。我们美术馆与他接触过的同志都十分敬佩他。

  也记得有一年,吴冠中先生捐赠作品展开幕活动在北京举行。我凌晨乘飞机抵达北京,开幕式前吴先生见了我就拉住说:“听说你半夜到的,马上还要回去?”我说是因为上海双年展马上就要开幕了,这几天事情太多,所以不能参加下午的研讨会,请他老人家原谅。吴老连说:“我知道,我知道。”吴冠中先生看上去比年前气色好多了,面带红润,人也微微胖了些。大家都为他身体健康而高兴。那次的开幕式上,我正巧坐在吴先生的背后,看着他满头的白发和佝偻的身躯,油然生起敬意。有人说吴先生很聪明,把好画留给大美物馆,既青史留名又烘托市场,我不以为然。以我的观察,吴老已经淡然于名和利的诱惑了,然而老先生又有执迷的地方,那就是他对认准的事情就死掰到底。他画呀写呀,一辈子追求艺术的真善美,认真到底,现在年纪大了,难道让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污浊的市场中随波逐流?他与许多前辈一样,认为自己的好作品是属于人民、属于民族、属于历史的,自己是藏不起的,子女也藏不起,只有给国家,以后让小孩子们都能看到,这不是为了让大家记住吴冠中,而是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美。其实,只要认真读过吴冠中先生的文章,就能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此刻,不知不觉间,我又想到了老先生的背影,他那看似佝偻的身躯中真正藏着的,是一个博大的胸怀和一颗火热的心。吴先生走了,但他的艺术思想、人文精神、艺术成就会被大家更加客观地来进行评价,就像一座高山,我们退得越远,他显得越高,我们能看得更加清晰。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