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丘壑 思接古今-----读陈越胜炎陵风光作品系列

熊灿亭   发布时间:2014-09-12 来源:本站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
  
  ------作者题记
  
  山水画的缘起,是中国画天人合一意境的历史集成,是知山乐水大田园观民居意识的集中体现。可以说,人们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勃勃大气与静穆平和。圣者说的“道、理、性”均在山水面前顿悟圆觉,以终成情性。这种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空为悟、以远为觉的精神确立,这种天人合一的忧乐圆融意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士者文化的一种精神,是素朴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
  
  陈越胜,不可多得的一位山水画家,他擅长水云画法,写尽了千顷碧波,万态烟云,以炎陵风光作品系列,在当代山水画界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正被人注视。
  
  真正的艺术,是生活的磨练与思想灵性的演绎结果,观陈越胜山水:其扎实的传统笔墨升华至心中广阔的追求,尤其是“炎陵云雾”的壮丽变化,胸中之热情喷薄而出,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均有一番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尤其是那独创的风貌,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韵,散发着文人的气息,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使观者思绪激动不已。
  
  读陈越胜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清新隽永的感觉。他的画以扎实的笔墨技艺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为视界,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为基点。他的画实从生活中来,但又不仅仅是自然生活中的形象,而是一种对物象的概括与提炼。他的画无做作的成分,却有经营的学问;无自怜自营的自缚,却充满着勃勃生机,让人感到清新、隽永、动感。他的山水画是从传统的山水画向现代迈进中,富有强烈时代感的艺术。他的画,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观陈越胜的炎陵山水系列,感觉到他的画既充实又空灵,充实中蕴含着空灵,空灵中饱含真实。这种空灵而真实,且又幻变的境界实是将宇宙生命中最具深刻意义的灿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自有一种化工之外的灵气。
  
  陈越胜的山水画,在传统笔墨上下了不少工夫,其形式、构图也有可取之处。尤其是那水、云的奇绮变化,通过他的多种笔墨技法的探索,使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表现层次。值得注意的是,陈越胜在画云和画水方面处理恰到好处。
  
  先说画云。自古画云有二法:一是在纸绢上,用淡墨烘染,简出白地,或者上用粉填,以见云烟之迹;一是用线条勾出,作"芝头之状"即所谓大勾云、小勾云之法。但此类画法,一般少有变化,静止滞留,不太有生气。
  
  我认为陈越胜在长期对炎陵山水的观察和对照自然界水云形态的参悟中,透彻地解决了云的画法。他善用计白当黑之法,留意白处,如蛇龙起舞,回环往复,达参差映带、自然圆转之美。间用留白之法,又于积墨之中,白气回环,蜿蜒曲屈,得自然之趣。有时勾云、墨块两法共用,山前用焦墨点出,葱茏苍翠,山后勾云写出,若时出时没,使整幅画中,云气朵朵,神采气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合。顿觉神完势畅,达另一番神奇景象。
  
  再说画水,画水之法,古多有流传。如较著名的有马远的《水图十二法》。古传画法似太呆板,少有变化,尤其是后人竞相追崇,已成定格,实未尽自然山水之流动愤激之状。
  
  陈越胜所绘云、水二物,若同时在一幅画中出现,则更显奇妙,如《悠悠云山水》一画。由于表现的手法不同,云是弧形带圆,水是弧形带扁;云之势氤氲滃勃,曲然而生,线条故简;水则潆洄曲折,或奔或咽,线条故繁。水流潆洄,用笔繁细;云色混茫,用笔粗简;故云水相植,厘然判别,云水神物,既不相混淆,又映带呼应,相映成趣。这些绝妙的云水之法,形成了他画面极富生气的动态之势,使他的画面整个儿地活鲜起来,构成了他的画作具有一种特殊审美意念上的动态之美。
  
  北宋韩拙云:"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陈越胜的用笔每一根线,笔致清晰,笔笔见笔,起落有致;繁简轻重,浓淡干湿,疏密提按,极尽变化,且圆灵多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他的山水,往往随着意气的生发,由小到大,由简转繁,笔到意随,纯为自然。
  
  陈越胜的炎陵系列山水画创作不仅仅是笔法之变,构图之变,更是气象之变,自然之变,意象之变。他的创作,不仅是意象思维与技能经验的反映,更升华为自己艺术主体的心理境界。
  
  熊灿亭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 画家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